科普知识

麻醉常识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自己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人们在医院就诊时,也愿意了解更多关于自身疾病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然而我国医疗资源缺乏,医师与病人的交流时间少,医师也觉得病人缺乏专业知识,短时间内说不透彻,解释起来很费劲,因此病人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为此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编成一部面向老百姓的麻醉咨询手册,希望能够解答你对于手术麻醉的一些困惑。 本咨询手册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互联网,具有科学性但不具备权威性,实际的临床工作又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差异,小编的初衷是让读者了解麻醉,而不是编一部参考书,读者切不可以点概全。

麻醉科医师工作的范畴
      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但这还只是现代麻醉学科的部分工作内容。麻醉工作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工作范围从手术室扩展到病室、门诊、急诊室等场所,从临床医疗到教学、科学研究。随着工作范围的日益扩大,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1、临床麻醉工作

      为了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必须掌握麻醉基础理论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病情手术的特点。在施行每一例麻醉时,必须进行以下具体工作。
a、麻醉前准备工作

      主要是了解病情,作出正确估计,结合病情确定麻醉方案,选择最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充分估计麻醉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处理的方案。
b、麻醉期间工作

      按麻醉操作规程作好麻醉,以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使病人在无痛、安静、无记忆、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同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如肌肉松弛、低温、低血压等)。做好手术麻醉过程的监测工作,包括循环、呼吸、水电解质、体温等功能的连续监测,并写好麻醉记录。根据麻醉过程的变化,做出有效的处理,如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进行呼吸管理等。
c、麻醉后工作

      麻醉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做好交接班。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手术,做好麻醉后的各种处理,包括对病人的连续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意外,协助临床科对并发症进行治疗,使病人早日痊愈。做好麻醉后随访和总结的记录。

2、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工作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由于麻醉事业的发展,监测技术的进步,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仍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全身麻醉病人,应使神志完全恢复清醒,各种神经阻滞麻醉病人局部感觉运动功能应完全恢复正常,病人循环、呼吸、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并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已发生麻醉并发症的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因此,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对麻醉病人的恢复,危重病人的监护,麻醉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麻醉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与否,是衡量现代化医院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3、急救复苏

      麻醉工作者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包括应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理论知识,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方法、维护循环功能、恢复心脏活动的各种措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低温疗法,以及对心、肺、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的监测技术与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经验,在急救复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急救与复苏已成为现代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4、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疾病和创伤所致急慢性疼痛,运用麻醉专业所掌握的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等技术,设置疼痛治疗门诊或病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诊断和治疗某些以末梢血管障碍为主征的血管疾病和神经麻痹或痉挛性疾病等,在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和晚期癌痛的治疗方面,亦取得良好的效果,已在麻醉临床工作中逐步开展应用。

麻醉科医师在现代医学的角色

      大多数人认为麻醉科医生是通过药物治疗解除疼痛、并使病人失去知觉的医生。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今天的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室内的任务除保证病人的舒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手术期间和麻醉恢复期对由多种因素(麻醉、手术等、原发疾病)引起的重要生命功能的变化进行监测、诊断,并由此进行治疗,保证围术期病人的安全。

      麻醉科医生需有广泛的知识才能胜任着一工作,需具备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的知识。作为麻醉科医生要解除病人的疼痛,要管理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心脏、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

       麻醉科医生对围术期(手术中和术前、术后的一段时间)病人出现的医疗问题进行治疗。麻醉科医生术前对病情进行判断,依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考虑个体差异,并依此制定治疗方案,在术中利用先进仪器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麻醉科医生必须依靠各种复杂、精密的仪器对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维持病人的生命,有些已经是很脆弱的生命。

      手术结束时,病人将被送到恢复室或重症监护(ICU)病房,到从麻醉中恢复后,送回病房。麻醉科医生的工作范围除手术室,还有重症监护、疼痛治疗等。

麻醉科医生的工作是什么?

      麻醉科医生又被称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不但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确保病人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而且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如发现由于手术、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就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

      一般而言临床麻醉科医生负责:1、与患者的主管医生共同决定患者是否能承受手术麻醉;2、决定采用那种麻醉及监测措施;3、对患者施行麻醉;4、在手术全过程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5、在手术结束后使患者安全平稳地恢复;6、术后疼痛治疗;7、慢性疼痛的治疗。

手术中麻醉科医师究竟在干什么?

      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如同飞机驾驶员的工作。飞机起飞和着陆就相当于麻醉诱导和恢复,飞行时用的自动驾驶仪则相当于麻醉药、肌肉松驰药和机械呼吸。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医师必须持续观察病人、通过眼、耳、手所得到的信息不断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思考形成某些细致而复杂的判断结果后,进行药物(包括麻醉药、肌松剂、液体及止血药等)作一些调整,以尽可能维持手术患者生理功能平稳,并在紧急情况下施行急救复苏处理。

手:一个手指放在脉搏跳动处相当于几个监测仪。它可以提供脉率以及有无心律失常。有助于维持麻醉科医师和病人之间的接触。对病人皮肤的感觉是重要的:干而温暖的皮肤表示临床情况良好;冷而潮湿的皮肤则表示手术中休克。通过压迫或按摩皮肤,注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可以了解组织灌注是否适当。

眼睛:可作下述几方面的观察。

(1)皮肤:紫绀或粉红色表示呼吸不当或其他原因;苍白和出汗则提示出血或休克。

(2)头颈部:眼球运动表示浅麻醉;瞳孔扩大(用阿托品后虽有所扩大)提示深麻醉、神经节阻滞药的作用、急性缺氧和/或呼吸循环衰竭。

(3)胸部:胸部运动表示空气进入肺内,双侧膨胀是否对称?如果病人是自主呼吸的话,呼吸节律的变化伴有呼吸深度的改变。气管牵拉表示肌松药的作用还未完全消失;下胸部肋间肌回缩,则提示呼吸道阻塞。

(4)腹部:在剖腹术中,观察手术操作,判断肌肉松弛是否适当?病人精神是否紧张?有无大量出血?吸引瓶内的血量有多少?腹腔污染的程度如何?(这与术后休克有关)

(5)器械:转子流速计是否显示有适当气流?量筒的容量是否适当?挥发器的装置是否正确?挥发器内有无麻醉药?呼吸活瓣是否需要调整?呼吸囊充气是否适当?如用钠石灰的话,钠石灰是什么颜色?钠石灰是否失效了?检查呼吸机的装置:充气压、充气速率、有无负压。呼吸机能否扩张胸部?衔接是否适当?气流速率是否适当?检查静脉输液的量和速度;如果输血,则应核对血瓶号码和病人的号码,确保所输血液对病人是正确的。

(6)生理学方面的监测:测量脉搏、血压,每5分钟记录一次; 如果用心脏监测仪的话,也可以取监测仪上的读数或脉搏监测仪上闪光显示的数值。整个手术期间,必须记录手术失血的情况。

(7)手术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或是有所改变?外科医师遇到什么意外的困难?失血是否大量?如果用止血带的话,压力是否适当?

耳: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医师们几乎无意识的在用他们的耳朵听呼出活瓣呼出气体的声音,甚至于细小的变化都能很快的听出来;呼吸机的噪音和节律发生变化,也可以立即觉察。飞机的驾驶员即使在谈话时,也能同样熟练而迅速地注意到发动机的音调及其节律的变化。麻醉中经常使用听诊器,心前区置放听诊器监测儿童的呼吸和心率是必要的,也可用听诊器测量血压并记录之。自发呼吸的性质可以提供信息,喉痉挛提示浅麻醉;呼气后停止呼吸表示浅麻醉,而吸气后停止呼吸则表示深麻醉,且伴有腹肌松弛。心脏脉搏监测仪能够发出音响信号,但是这种监测仪可受温度或其他电子仪器的干扰,如果被某人绊掉了电线或导线,则可突然中断信号。

耳朵也必须能够耐受噪音和不相干的谈话。这些噪音可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并引起激动。麻醉科医师有权要求安静,甚至要工作人员停止活动。某些外科医师喜欢吹口哨,当麻醉室内进行麻醉诱导时,决不许吹口哨。

麻醉室内保持安静应当成为规则,严格禁止谈话。病人在麻醉诱导的某一阶段,甚至于连耳语亦能听到。在手术过程中,公允许外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说话。当外科医师在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时,麻醉科医师应当注意不要说话,以免打扰他。然而,在冗长的手术过程中,间断的说几句话,甚至说说笑话,可使人的精神稍微松弛一下和暂时解除持久的注意力集中。



麻醉常识
麻醉与手术

      有效且成功的手术,无论术前、术中或术后,都需要专业的麻醉人员协力合作来完成。麻醉能提供一段完善、舒适的止痛过程,在安眠及肌肉放松中,使手术顺利、安全,达到治疗之目的。作为麻醉医生,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给病人提供最好的麻醉治疗,安全、舒适、没有痛苦。

      希望病人阅读有关章节,以便和你的麻醉医生合作,作出关于你的麻醉的最合理的选择。当你和你的麻醉医生进行交谈,请向他提出任何你所关心的问题,如麻醉的选择、术后如何解除疼痛。

      人体内有一整套传递信息的系统——神经系统,它是由成千上万个神经细胞组成,使大脑、脊髓相互连接成网络系统。它传播着包括内脏、皮肤、骨胳、肌肉等的信息。通过这个系统交换电化学信号,不停地把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包括伤害性信息如痛觉传达到大脑。这些信号首先由神经末梢传递给脊髓,再上传到大脑的不同区域,经大脑加工形成情绪、感觉、思维、行动。

      麻醉主要分为局麻、区域阻滞、全麻,它们在不同部位阻断痛觉的传导。想象神经系统是一个电话系统,大脑是总机、神经是电话线、身体的疼痛部位是电话机,全麻主要作用于大脑,区域阻滞作用于电话线,局麻作用于电话机。

例如,你的脚需要做一个范围很小的手术,医生决定做局部麻醉、只是使手术部位的神经阻断,不能传达到神经系统,通常适用于很小的手术。

      如果病人需要进行大的手术如大腿骨折,就需要区域神经阻滞,常用的有硬膜外麻醉,它是通过临时性阻断大量的神经丛使痛觉信号不能上传到脊髓、大脑以达到大范围的消除疼痛的目的。好比电话线被暂时阻断,这一区域的电话都不能到达总机一样。

      如果病人需要特殊的手术如心脏手术,麻醉医生会认为全麻是最好的。全麻会暂时使你的意识丧失,察觉不到由神经系统传递来的疼痛信号,不能形成意识、痛觉、情绪,好比总机接线员暂时休息,所有的电话暂不能接通。

      复杂手术进行全麻时,麻醉医生将选择多种药物以便达到不同的目的。他们使用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使丧失意识;肌松药使肌肉松弛;镇痛药消除疼痛;其他药物(非麻醉性药物)维持基础生命功能,麻醉医生应多种药物协调应用,按个体差异合理用药。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麻醉?

      任何可能引起疼痛的手术和检查均有必要进行麻醉。如外科(包括普通外利、腹部、神经、矫形、胸心、血管、泌尿、小儿等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种大、中、小手术及胃肠镜检查治疗、支纤镜检、人流、分娩和介入治疗等。

麻醉药物

      麻醉药分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两种。全身麻醉药由浅入深抑制大脑皮层,使人神志消失。局部麻醉药对神经的膜电位起稳定作用或降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起局部麻醉作用。

      全身麻醉药用于大型手术或不能用局部麻醉药的患者。最早使用的全身麻醉药是笑气,它性能稳定,适合任何方式麻醉,但有易缺氧、麻醉者不够稳定等缺点。后来改用乙醚作全身麻醉药,它有麻醉状况稳定、肌肉松弛良好,便于手术等优点。但它易燃、置放过久会产生过氧化物。使用乙醚时应绝对避火和经检查无过氧化物。

      局部麻醉药适用于小型手术或局部手术的麻醉药。使用局部麻醉药时,需加一点血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剂是普鲁卡因盐酸盐,用于局麻是0.5~1%的溶液,每次用量不能超过1g,静脉注射常用0.1%的溶液。其他如丁卡因盐酸盐、利多卡因盐酸盐还有布比卡因、罗哌卡因都能用作局部麻醉剂。它们的功能跟普鲁卡因大同小异,价格都比普鲁卡因盐酸盐高,常给普鲁卡因过敏者使用。

麻醉药究竟如何阻断疼痛

      美国波士顿公园是该国最古老的国家植物园,漫步其中,你会看到很多纪念碑,它们大都为纪念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而建造。在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不远处,耸立着一座很高的纪念碑,但它纪念的不是某个人物,而是一种叫乙醚的化学药品,碑上的铭文写道:“疼痛不会再有”。

       为一种药物建造一座纪念碑,在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184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医生们,第一次使用乙醚对一位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全身麻醉,从此病人可以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现在很难想象,在此之前,人们是如何进行手术的。为了纪念此事,人们在1868年建立了这座纪念碑。

       近160年过去了,今天麻醉已在治疗活动中变得必不可少,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就有几百万人被施行全身麻醉。为了追求更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副作用,今天的麻醉师已不仅仅使用乙醚,他们也使用乙醚的衍生物,如氟烷、安氟醚以及与乙醚无关的药物,如一氧化二氮、环丙烷及氙等。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依然不能确定这些麻醉药物如何工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麻醉学专家詹姆斯·桑尼尔说:“这仍然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谜,我们可以使生物体失去知觉,在昏睡中接受手术,然后恢复生物体的意识,但我们却缺乏充足的证据说明那些药物是如何工作的。”

     1900年前后,科学家基于观察认为,麻醉药是通过抑制大脑功能使生物体失去知觉,他们猜测麻醉药可以溶解神经细胞膜中的脂质,并改变膜的结构,从而影响离子通道发挥作用。离子通道是一些小孔,它们的作用是控制细胞中的电活动。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被称为“脂质理论”的学说遭遇了挑战。一些科学家认为,麻醉药的工作原理和一般药物并无两样,它们作用于神经细胞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或激活某些分子,或阻断它们的活动。科学家最先注意到的是一种存在于神经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们的作用是对神经细胞发出的化学信号作出反应,这些蛋白质被认为是神经传递素的受体。在这些蛋白质中,有一些负责接受大脑信号的化学物质,包括谷氨酸盐、氨基乙酸和伽马氨基丁酸,它们控制离子流进入神经细胞,所以尤其引人关注。

      研究表明,谷氨酸盐是一种有激活作用的化学信号,而氨基乙酸和伽马氨基丁酸则相反,它们的作用是关闭神经细胞的活动。因此科学家认为麻醉药物也许是通过关闭谷氨酸盐的受体,或激活氨基乙酸和伽马氨基丁酸的受体产生作用。

      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各种麻醉药物,特别是注射性麻醉药物都可以作用于这些神经传递素受体,在实验室里,科学家甚至在培养出的细胞上,确定了这些神经传递素受体所在的特定地区,那似乎就是麻醉药物发挥作用的地方。

      但在实验室里观察一种药物的作用和确定它在人体中如何发挥功效还有一定距离,所以直到目前为止,人们也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而且,许多科学家认为,现在的麻醉药物种类繁多,且麻醉机理并不一致,尤其是注射式麻醉和吸入式麻醉之间更是存在很大区别。英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尼古拉斯·P·弗兰克斯认为,吸入式麻醉药对神经细胞分子的作用没有注射式麻醉药物强,因为它们似乎只是“轻描淡写”地和神经细胞分子发生关系,这样就很难证明麻醉药物中的那些化学物质,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细胞分子而发挥作用的。但另外一些科学家并不同意这种看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迪莱克·伊肯哈夫强调说,在过去的好多年里,他和他的同事们对吸入式麻醉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吸入式麻醉药可以对几十甚至几百种蛋白质产生作用。

      2004年5月,伊肯哈夫和同事们在美国的《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一种吸入式麻醉药氟烷的研究结果。他们说,氟烷可以对90种蛋白质产生作用,在对实验鼠进行的实验中,实验鼠大约每4种神经细胞中就有一种受到氟烷的作用。伊肯哈夫说,这一发现表明,那种认为吸入式麻醉药只能对很少的分子产生作用的观点并不正确。

      这些相互对立的观点孰是孰非,现在还没有人说得清。目前的一种普遍看法是,麻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麻醉药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不相同。与过去相比,现在麻醉药品的种类已十分丰富,让麻醉师们有更多选择。科学家相信,揭示麻醉药物药理的奥秘将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同时也是解开人类意识之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会对智力有影响吗?

      现代麻醉采用的全身麻醉药均为对人体影响极小、作用可逆的药物,手术后可经人体代谢完全排出,每年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次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实践证明,在专业人士的正确使用下,全身麻醉药不会对智力有任何的影响。

全身麻醉是否比半身麻醉危险?

      全身麻醉用药量较大,会抑制心肺功能,影响正常生理程度较大,必须在做好完善准备与监测工作下使用。然而对不适宜进行半麻的病人,实施全麻相对而言就比较安全。

关于全身麻醉—到底怎么回事?

全麻由三个过程,分诱导、维持、恢复阶段。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相应监测仪的连接。作出麻醉前生命体征的评价。

1、诱导期

      麻醉诱导的目的是使病人从清醒的状态转变为麻醉状态的过程。通常使用静脉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等,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如下变化:由意识清醒状态到意识消失;呼吸16-20次/分到呼吸停止,此过程需要气管插管(使用一种气管导管插入肺内,用呼吸机代替病人的呼吸);痛觉存在到消失等。这期间病人生命功能发生较大变化,需严密监测,随时准备处理发生的情况。

2、维持期

      诱导期过后,外科医生准备手术,诱导期麻醉药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在手术中要不断应用麻醉药物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通常有静脉全麻药、吸入全麻药等,并根据麻醉深度和药物对病人的影响调整用药。在维持期进行监测,随时观察手术操作对病人生命的影响,必要时进行治疗,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3、恢复期

      当手术结束后,病人进入恢复期。麻醉药物将被停止使用,一些药物将被用来逆转麻醉药物的作用。在麻醉恢复室你的意识将逐渐恢复,病人的生命症状仍被持续监护,一些药物用来减少你的不适,当病人的呼吸功能恢复较好时拔除气管导管。病人感受到疼痛时,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整个过程由麻醉科医生、护士来管理,病人意识恢复后,对手术过程并不知晓。

准备工作

术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手术前的病友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可以向你的医生咨询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各种风险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尽量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作好术前准备, 戒烟戒酒,早晚刷牙,有口腔疾患的要及早诊治,进行术后需要的各种训练等。术前因其它疾病服食药物的必须向医生说明,以明确是否需要停药。入手术室前,禁饮禁食 10小时(小儿4-8小时),未插尿管的病人要排空尿液 。另外,由于麻醉科医生需进行术前访视,患者术前一天最好留在病房不要外出,交流有困难者须有熟悉病情的家人陪同。

病人在手术前应该作哪些准备?

1、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因为有些手术后是需要在床上解决大小便之问题,而有效之深呼吸及适当之咳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先作预防练习。

2、手术前6~8小时内禁食禁水,目的是为了防止在麻醉胃内食物返流出来,吸入肺后引起肺炎。但必要的药物可用小口水服下

3、手术前一天晚上应保证睡眠,如果无法安睡,可以在医生的同意下服用安定类药物帮助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对手术的耐受。

4、胃肠道手术等还需要进行灌肠以清洁肠道。

5、进手术室前,必先去掉“身外之物”,戴有活动假牙、齿托的病人,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时脱落,误入食管或呼吸道。有贵重物品如:眼镜、耳环、戒子、手表、手镯、发夹、项链等在进手术室前,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亲属保管,不要带到手术室去。要排空大小便进入手术室时,要按规定更换鞋子,戴上手术帽。

6、请勿化妆,以免影响正常肤色之观察。

手术前为什么不能吃饭、喝水?

      很多病人和病人家属对于手术前不能吃饭、喝水不理解、不明白,部分病人和家长生怕委屈了自己和孩子,甚至有的人认为在手术前要吃得饱饱的,才能更好地“耐受手术”,“饿着肚子手术是会受不了的”。因此,有时由于病人或家属不听医师的劝告或忘记了护士的嘱咐而在手术前吃东西,而不得不停止这次手术,择期另做。

     胃肠道的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反应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这种呕吐反应在麻醉过程中,特别在气管插管、吸痰管吸痰及拔出导管时可能随时发生,因为一些麻醉药物减弱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射。例如,肺对胃内容物有保护性咳嗽反射,防止它们进入肺内,但是麻醉以后,这些反射消失了。而胃酸对肺的刺激非常大,一旦进入肺内常引发吸入性肺炎,可导致呼吸衰竭,影响生命。如果进食或大量饮水后进行麻醉手术,则胃内容还没有消化进入肠道即可反呕出来,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手术前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饭、喝水呢?这取决于手术的部位、种类、大小及病人的年龄、一般状况等,一般的外科手术术前12小时都应禁止饮食,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在我院,对于普通的整形外科手术,常规要求成人在术前一日晚饭后开始禁食,清洁灌肠后,可于睡前饮250—500ml白开水或糖水,但千万不可再食用其他任何高营养饮料或固体食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奶类食物不属于饮料,而属于固体食物,因为其在胃内需较长时间才能被消化。手术当日若为第一台手术,早晨起床后不要喝水或吃任何食物;若为接台手术,可于术前4小时以前饮少量白开水或糖水。对于小儿患者常规术前6小时禁止饮食(包括奶类食物),3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至于具体的禁食注意事项还应严格遵照医嘱。

如果病人手术前有其他某种疾病,麻醉过程中能否得到治疗?

      有一些病人在接受手术时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哮喘、气管炎、心脏病其他疾病。在麻醉医生术前访视病人时,你应告知医生你的以往病史,使麻醉科医生有所准备,对一些疾病在麻醉过程中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到生命安全。

病人可以要求采用何种麻醉吗?

     可以,一些手术可以采用多种麻醉方法,麻醉科医生在了解情况之后,将会告知采取何种麻醉方法,如何麻醉、对你有何影响,如果你对某种麻醉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和医生讨论,虽然医生的看法是专业性的,他还是会考虑病人的意见,以便制定有效的计划。

我可以选择麻醉医生么?

     这个问题是病人希望医学专家给自己治疗时经常问的问题。许多人是通过别人或其他医生介绍,当然你可以自己选择麻醉医生。当然你必须事先和你的麻醉科医生联系,以便医生安排。如果病人未和医生预先联系,将由麻醉科主任安排某一个医生来给你麻醉。

术前为什么要签麻醉同意书?

     由于个体差异及合并疾病的不同,每个人对麻醉的耐受和反应都不一样,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和并发症。任何麻醉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作为患者及家人,有必要也有权利充分了解麻醉存在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手术患者都要进行麻醉前谈话并签字的原因。

为什么麻醉医生在手术前要访视病人?

      为减少麻醉手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麻醉科医师需要在手术麻醉前对患者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做出充分的评估,评定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及方法,而以上这些都依赖于术前访视。因此有效的术前访视是患者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科医生手术前需要了解的情况,包括:①病史:您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青光眼等疾病?②过敏史:您是否对药物(尤其是麻醉药)和食物过敏?过敏反应是否很严重?③手术及麻醉史:您是否接受过手术和麻醉,有无不良反应等等。麻醉科医师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的麻醉注意事项,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另外,签署麻醉同意书及决定术后镇痛方式一般也于访视时完成。

为什么麻醉科医生要问许多问题?

     因为手术和麻醉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所以麻醉科医生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他的病人。麻醉科医生除在手术中使你解除疼痛、舒适外,对重要生命功能的维持负绝大部分的责任,所以了解病人的医疗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以往疾病史、近期用药、过敏史、以往麻醉史等。

      麻醉科医生必须非常熟悉你的健康情况,以便在手术过程中提供最好的麻醉治疗。对病案情的详尽了解将帮助医生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治疗。

哪些状况或病人不适合上麻醉?

      儿童因发育尚未完全,老年人由于器官退化,皆对药物副作用耐受度低,但今日医疗科技之进步,包括药品改良、生理监视器功能的提升及专业麻醉人员的全程监控,难题多已迎刃而解。

进入手术室后会发生什么?

      首先护士或医生会给您输液(即“打点滴”),输液针较粗,会稍有疼痛感。

     然后会给您贴上电极片,连接心电图监测。胳膊上会绑上血压计袖带,每5分钟左右会感觉有松紧变化,这是在自动量血压。一个指头上还会套上指套来测身体的氧气情况。

      如果进行的是“半麻”,会要求您侧卧并蜷曲身体,低头,腿部屈曲,两手抱住小腿,大腿尽量贴肚子。目的是将背部脊椎伸展开。医生会进行消毒、铺巾等过程,打局麻药和操作中会稍有胀痛感,并有推顶的感觉。整个过程中您一定不能随意活动,以免针尖误伤您。如果有任何不适和要求均应提出,但切忌移动身体。

怎样配合麻醉和手术

      麻醉与手术能否顺利进行,除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外,病人配合也十分重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配合。

1、要树立信心,相信医生,全身放松,消除紧张情绪。过份紧张,睡眠不好,可使手术当天血压波动,进而影响手术进程。

2、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准备,对医生要讲老实话。尤其是全身麻醉手术前,是否吃了东西,是否发热,女性是否月经来潮,都应先告诉医生,让医生考虑是否暂停手术,以免术后增加痛苦。

3、进手术室前,要排空大小便,戴有活动假牙的病人,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时脱落,误入食管或呼吸道。有贵重物品,在进手术室前,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亲属保管,不要带到手术室去;进入手术室时,要按规定更换鞋子,戴上手术帽。

4、不同的手术,不同的麻醉,所采取的体位不同。腰麻和硬脊膜外麻醉,是采取坐位或侧卧位进行操作的,手术时的体位应充分暴露手术区域,方便手术者操作。当医生和护士为您摆好体位后,不能随意移动或改变,如有不适或疼痛,可告诉医生。乱动会影响手术操作。

5、有的手术要插导尿管或胃管,这些导管都会给您带来一些不适或痛苦,但要忍受,千万不能随意将导管拔出。

6、非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在手术台上处于清醒状态,应安静闭目接受手术,不要随意和医护人员谈话,更不要胡乱猜疑医护人员的某些话,以免引起误会或枉背包袱。

注意事项

1、手术结束后会发生哪些事?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仍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在麻醉后恢复室进行精心治疗护理,麻醉后常见的恶心、呕吐、疼痛、血压过高或过低等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全麻病人必须完全清醒后,并且生命体征平稳才能送至病房。对于病情危重需要手术后持续监护治疗者,必须送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2、手术结束后醒来时会是什么感觉?

     手术结束后将送至恢复室恢复。一般全麻恢复时,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没有完全消失,您可能会觉得困乏。可能会有伤口疼痛或咽部不适,插尿管者可能因尿道刺激而有尿意,直接排尿即可。如果伤口疼痛,可要求给予止疼药。

3、为什么术后要进麻醉恢复室?

      手术与麻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人体的正常生理,特别是对那些术前一般情况较差、经受了全身麻醉或大型手术的患者。术后患者如存在麻醉未醒、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等需要持续监护的情况,将被送入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内配备有专职医务人员及齐全的设备,能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测及抢救,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麻醉后的不稳定时期,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

4、术后镇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术后,麻醉科医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这些镇痛方法均不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及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生长。有效的镇痛还可以改善睡眠、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提前下床活动等,从而加快术后康复,有效减少了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

5、为什么会术后寒战?

      术后寒战是指手术后出现不能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局麻药、吸入性麻醉气体、长时间手术、术中大量输血输液及术野暴露等都会使寒战的发生率增高。保暖、吸氧都能使寒战得到缓解,必要时医生会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

6、术后躁动怎么办?

      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全麻术后的 患者可能出现情感波动、躁动不安,这时家属应该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固定工作,以防跌落或碰伤,同时尽量安抚患者,注意观察异常情况,并陪伴患者直到完全清醒。

麻醉常识——椎管内麻醉
1、何谓半身麻醉?

      脊髓神经因分布的位置不同而管理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从背后打入麻醉药来暂时阻断某些脊髓神经的作用,以达到可对该脊髓神经所管理的区域手术而病人不会感到疼痛的目的。这种麻醉方式,病人不会失去意识,只有下半身不能动,所以称为半身麻醉。

2、半身麻醉有哪些 ?

      蛛网膜下腔骶管麻醉:利用很细的针将麻药打入脊髓神经所在的蜘蛛膜下腔,达到阻断脊髓神经的作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是用细针 (但较脊椎麻醉的针粗)将麻醉药注入硬脊膜外腔,直接作用于脊髓神经根。其起始时间较脊椎麻醉慢,对感觉及运动神经的阻断程度也较脊椎麻醉小,以分节的方式进行选择性的阻断,可因麻醉时间和需求不同而多次给药。

3、半身麻醉是否会伤及脊柱?

      半身麻醉因为是经过脊椎间的间隙给药而达到暂时阻断神经作用,所以是不会伤到脊柱的。

4、哪些病人不宜做半身麻醉

      病人拒绝、皮肤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全身性败血症、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脊柱畸形等

5、半身麻醉可能有什么后遗症?

      半身麻醉可能产生的后遗症包括有尿潴留、神经损害、感染等,但都很少见 ;最常见的是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麻醉后平卧24小时可预防)。


6、接受半身麻醉之后是否容容易腰酸背痛?

      半身麻醉後的背痛发生率与全身麻醉相同,而且绝大部分可自愈。脊椎麻醉的药效通常在麻醉后两个小时开始减退,八个小时后才能完全回复所有知觉。若能在麻醉後的六個小时保持平躺,且能起床後多喝水,慢慢下床活动,较不会有腰酸背痛的状况产生。

7、为什么麻醉了还有感觉?

      麻醉后,很多病友都会问麻醉医生这一问题。其实除了全身麻醉,多数麻醉方法本身并不会影响意识,患者保持清醒,神经阻滞区域(已被麻醉部位)也并非没有了所有的感觉,触觉、压力及本体感觉等仍然存在,只是温度觉、痛觉等已消失。由于进入手术室后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麻醉医生一般会给予适当药物使患者镇静入睡,因此大家根本不需要担心。

8、利用脊椎打麻醉是否会引起日后腰痛的后遗症?

      半身麻醉针刺入的是脊椎间隙,即两节腰椎骨之间,主要是一些软组织,如肌肉、韧带、脂肪等,因为针头非常细小(23-26G),可能会有类似肌肉注射的局部轻微肿痛,1-2天可恢复,不会造成腰痛的后遗症。




麻醉常识——术后镇痛
      手术后的疼痛刺激会使体内各系统均产生不良影响,延缓了身体的复原,而术后止痛能改善这类情况。目前较先进的是病人自控镇痛法,包括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和静 脉自控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法,是经由静脉给药,所有止痛药物给予都经由一程序设定的机器,在感觉疼痛时按钮,而机器收到命令后给药,使疼痛缓解,在医师的计算机设定下,机器可控制药物进入的总量及时间,并留下给药记录, 绝不会有过量的问题。

      硬脊膜外腔自控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相似,区别在于前者是在硬脊膜外腔中,装设一留置导管,术后由此给予吗啡类止痛剂或局麻药物,药物也是通过程序设定的机器给予,作用位置近中枢神经,其所需剂量甚小。

      另外,儿童术后止痛多采尾椎神经阻滞术,小病人麻醉后,自尾椎骨的开口注入长效麻醉药至硬膜外腔,约15-30分后开始发挥作用,持续2-6小时,是很安全的止痛方式。

1、术后镇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术后,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这些镇痛方法均不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及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生长。有效的镇痛还可以改善睡眠、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提前下床活动等,从而加快术后康复,有效减少了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